 
     
		 
     
	 
	联系我们
 
						 
					 
                        
中国网财经10月30日讯 在“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的策略的推动下,塑料的循环利用成为产业界和政策层关注的重点之一。食品接触用塑料的同级利用——例如将回收的PET饮料瓶再制成rPET饮料瓶,被认为是塑料循环利用中环保收益最显著的方向,也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为96.48%~97.63%,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大部分回收后用于化纤、汽车、日化产品等非食品领域,食品级rPET产品则多出口至海外市场。国际上,PET的“先同级再降级”已有多年应用经验,这一模式不仅延长了PET的生命周期,也明显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食品级rPET的同级利用是塑料高值化回收的典型范例,也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国家食品接触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钟怀宁主任介绍,目前,欧盟和美国已形成完善的食品级rPET安全评估和批准体系,其安全性主要通过“挑战性实验”来验证,即通过模拟极端污染场景,证明再生工艺去污能力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借鉴这些国际经验,国内科研机构已开展了相关验证研究,根据结果得出规范的国产rPET再生工艺同样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要求。
此外,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是rPET推广的重要考量。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消费者支持rPET用于食品包装。当消费者了解到rPET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非消极作用时,展现出更愿意为之买单的意愿。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钟凯主任表示,持续开展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将有利于提升社会对rPET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8月国家卫健委已批准食品接触用铝质易拉罐和钢罐再生后用来生产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同年10月,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铝质金属容器保级再生利用技术规范》正式立项。这一标准的推进,也为再生材料在食品接触领域的安全评估和监管提供了制度基础与技术支撑。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督管理规范也正在研究中,将为食品级再生塑料生产和应用指明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ET饮料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rPET的同级利用至今未能实现。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曾呼吁,要尽快明确食品用rPET生产应用的管理机制,打通政策堵点。多方联动,一同推动食品接触用rPET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公司制作的食品级rPET只能销售到国外,部分rPET制成饮料瓶后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渠道回流,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当前的世界版图中,中国大陆地区是唯一尚未允许rPET用于食品包装的主要经济体,业界期待这块重要的拼图在“十五五”期间补齐。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全部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