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孔立明的目光对上了一双双怯生生的眼睛。放眼望去,这家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孟海镇的企业车间里,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女性员工在流水线前做相关操作、分拣、包装——她们每天生产着发往全球60多个国家的木制餐具。
涉案专利系“一种新型木制刀叉勺热压成型机”的发明专利。专利权人森某公司向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智某公司生产并向佳某公司出售的被诉侵权设备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请求判令两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20万元。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不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据此驳回森某公司全部诉请。森某公司不服,依专利侵权案件管辖规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全年受理案件超过6000件,审结超过4000件。仅从案件数量来看,法庭的工作负荷已超越了很多一审法院的工作量。一项关于餐具生产设备的专利,一场标的额约20万元的诉讼,为何会让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大费周章、赴实地现场勘验?
“被诉侵权设备体积非常庞大,且尚在车间运营中,系争技术特征所涉部件庞杂,需区分开机、关机不同状态从多个角度近距离观察,远程在线勘验难以查明复杂技术事实。”该案主审法官孔立明道出现场勘验的必要性,“而且被诉设备价值较高、产值巨大,如判被诉企业停止侵权将会使其陷入困境甚至引发破产,属典型的‘案小事大’专利案件。”
“时间紧、任务重,只能‘特种兵式’出差,还真有点狼狈。”从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工作的四级高级法官舒金曦在此次案件的实地勘验中担任法官助理,她笑称,几位法官为节约时机,在狭窄的车厢卫生间里提前换好法官制服,列车抵达菏泽后,在站台上以面包和矿泉水匆匆果腹,便带着案卷与技术图纸,驱车直奔数十公里外的涉案企业车间。
如何既厘清争议焦点,又化解心结?合议庭安排双方代理人及公司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全程参与勘验,并全面深入发表技术比对意见,尤其在关键技术特征上,采取了多轮辩论、逐步深入、言无不尽的比对方式,确保双方诉辩意见得以充分展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和了双方在认知上互不理解、情绪上严重对抗的紧张局面。
“涉案设备机械结构较为复杂、体积巨大,勘验难度不小,对任何人都是挑战。”原告代理律师靳晴感慨,“但最高法的法官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法官进行的专业勘验,是让双方最终能坐下来谈的基础。”
合议庭了解到,被诉企业是所在乡镇重点企业,其车间一线工人几乎全部为女性职工,年产值高达数千万元,产品远销欧美。该企业带动上千人就业,为解决菏泽农村地区妇女就业、创造税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调解使得当事人尽早从纠纷中解脱出来,回到正常状态经营和良性竞争关系,显然是该案纠纷最优解。”经过近三小时勘验及技术比对,合议庭认为调解时机已成熟,带领双方当事人到被诉企业办公室召开闭门会议,帮助其进一步理解争议焦点。
“在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协调下,我们达成了一份不公开的、令双方都满意的和解协议。我的当事人主动撤回了上诉。这份裁定,没有输赢,只有共赢。它为我们双方卸下了诉讼的沉重枷锁,留下了一个开放、合作的未来。”律师靳晴诚恳地说。
双方企业负责人诚挚感谢合议庭耐心细致勘验并居中斡旋调和,表示今后一定会从本案中汲取经验,在专利权利要求的撰写上及生产设备的专利合规审查上投入更多成本精力,并笑称不打不相识,甚至相约改日以酒助兴,化敌为友。
“这个案子让我看到,司法智慧可以超越‘非黑即白’的判决。”被告代理律师曹高明表示,当事人对调解结案的结果表示满意。“法官没有局限于技术特征的机械比对,而是站在服务行业发展、保障民生的高度促成和解。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律师的价值不应仅是争取胜诉,更在于协同法院,为纠纷寻找对社会最有益的解决方案。”曹高明说。
“司法裁判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孔立明望着这一幕深有感触,“特别是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一纸判决可能决定企业生死。我们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考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舒金曦感慨,“如果此次我们没奔赴现场,就不会了解到本案还将影响这么多农村妇女的就业和基本生计。作为法院干警,不仅要‘坐堂问案’,更要主动走出法院大楼,深入乡村田野、厂矿社区,倾听民声。”